您当前位置: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

巧吃秒搭稳血糖

时间:2022-06-17   浏览量:44    来源:荣县第三人民医院   作者:荣县第三人民医院

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食物时应尽量选择低升糖指数(GI)。但GI值并非一成不变,它与食物的消化、吸收和代谢情况情况密切相关,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影响因素,大家可以巧妙利用要点,合理规划饮食,从而管控好自己的血糖。

食物GI的影响因素

1.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类型

单、双糖比淀粉容易消化吸收,GI值更高。单糖如葡萄糖、蜂蜜和水果中的果糖不经过消化直接吸收,血糖上升速度很快,淀粉则需要转变为单糖才能吸收,血糖上升缓慢。所以糖友要严格限制纯糖食品、甜点、饮料的摄入,防止血糖上下波动。

 淀粉类型包括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,后者更容易受淀粉酶水解被消化。像麻团、糍粑、粽子、汤圆、糯玉米、藕粉这类食物的淀粉以支链为主,比起大米白面这些直链的升糖速度更快,所以,不建议糖友选择糯米类的食物。

2. 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

 膳食纤维可延缓食物吸收,含膳食纤维多的食品则GI低。谷物壳(麸子)中的纤维素,海带、紫菜中的藻胶以及水果中的果胶、豆类中的豆胶等都是膳食纤维。经检测在做米饭、面条、馒头时,按1:1的比例混入荞麦、莜麦这类粗粮,升糖指数可以从80多直接降到50-60,膳食纤维降糖作用明显。

3. 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

 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可降低胃排空率及小肠消化吸收,GI较低。馒头GI值为88,做成包子饺子等带馅的食物,比如,鸡蛋韭菜馅的饺子,白菜素肉馅的包子,GI值可降到30-40,纯淀粉类的食物加了适量的蛋白质与脂肪后,不仅降糖还抗饿。

4. 食物的加工烹调方法

 同样的食材,加工烹调方法不同,升糖指数也明显不同。

 食物加工的越细,越容易被吸收,升糖作用也越大。粮食在精加工过程中研磨变细,利于吸收,GI值变高。如糙米饭GI为70,精米饭GI则为83.2。所以,建议大家食材尽量“粗”,优先选择全麦/标准富强粉,而不去挑选去了稻壳和纤维的精米精面、高劲/特劲粉,因为口感好的代价就是血糖上升。

食物烹调温度越高,时间越长,GI值就越高。主要与淀粉的糊化程度有关,糊化程度越高,GI越高。在煮粥的过程中,淀粉生成短链的糊精,分子大小仅为淀粉的1/5,更容易消化吸收;而且熬粥时间越长,越黏糊,餐后血糖升高就越快。所以,糖友在做稀食时尽量避免烂面条、疙瘩汤、以及加入糖分的燕麦片、芝麻糊等主食,煮粥时也可加入小米、黑米、玉米、杂豆等改善糊化程度。   

降GI值小妙招

鉴于我国的饮食结构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来源的,居民摄入的主食种类更是多种多样,结合上述GI影响因素下面向大家介绍6种常见主食的“不升糖吃法”,吃得美味又控糖。

粥 

1、粥不可熬制时间过长,避免糊化程度过高、过烂。

2、适当添加粗杂粮,如糙米、玉米、小米、黑米、红豆等。

3、喝粥时搭配蔬菜或肉类,也可做成皮蛋瘦肉粥或菜粥。

4、注意控制量,一天一小碗为宜。

面条

1、面条种类选择:避免吃精细面粉。选择加入荞麦、玉米、高粱、燕麦及杂豆做成的杂粮面。

2、吃面最好搭配蔬菜、鸡蛋等一起食用,同时煮面条的时间不要过长,每次吃一小碗。

1、建议在家自己做饼,选用加入玉米面、荞麦面、黑麦面等杂粮面;

2、吃饼时搭配蔬菜、鸡蛋、牛奶、豆浆等。

3、油条、油饼等含油大,不建议食用。

米粉

早上嗦一碗粉,是很多南方朋友的最爱。

1、米粉中搭配一些蔬菜类、肉类等,营养更全面。

2、注意控制量,米粉不要煮太烂。

包子

1、建议自己做,选择杂粮面和面,避免肥肉或肉酱等肉馅。

2、不建议食用煎、炸过的包子。

麦片

市面上售卖的很多是经过加工的精细麦片,有些还额外添加了糖。

购买时要注意选择没有经过加工的麦片。

控糖饮食总原则

1)要花样,不要单一

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吃饭的时候遵循食物多样化的原则,各类食物混合搭配。

 

2)要粗杂,不要精细

建议糖尿病患者适当的吃一些粗粮,建议主食的三分之一以上可用杂粮豆和薯类代替。

没有完全好或完全坏的食物,只有科学的膳食选择和良好的饮食习惯。食物合理搭配,既保证血糖的正常波动,又保证营养的平衡需求。即使是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享受美食,拥有品质生活!

上一条:

没有啦!

下一条:

没有啦!
<
手机扫一扫可手机访问
荣县第三人民医院
手机版网站
扫一扫关注我们
患者满意度调查

预约电话:0813-6600120   咨询电话:0813-6602216  投诉电话:0813-6601264   医疗投诉:yiliaots@126.com   收费投诉:shoufeits@126.com

Copyright © 20016-2024 荣县第三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蜀ICP备18019160号-1 川中医药网审【2012】063号 川公网安备 51030002000062号 技术支持: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

川公网安备 51032102000035号